压力校验仪、压力校验台,温度校验仪等计量设
作者:VSport
时间:2025-11-17
浏览:
来源:VSport体育

A、先判断压力表是否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目录(主要涉及安全防护类)。若是,法定检定周期通常不超过6个月。
一、强制检定(属于国家强制要求)
若压力表用于国家规定的强制检定领域,涵盖安全、贸易结算、医疗卫生、环境监测等场景,其检定周期为法定期限:
- 安全防护类包括:锅炉主汽包与过热器的压力表;固定式压力容器本体(如储气罐、反应釜)的压力表;医用氧舱、高压氧舱的压力表;气瓶、罐车等移动式压力容器上的压力表;用于安全阀校验的压力表;用于监控关键安全参数的压力表(可能导致爆炸、火灾、中毒等风险的压力监控)。
- 法定检定周期:通常不超过6个月。
二、非强制检定(企业自主管理或推荐性要求)
不在强制检定范围的压力表,其校验周期由使用单位依据风险评估、使用状况、相关标准与制造商建议自行确定,并形成书面管理制度。影响周期的关键因素包括:
- 使用环境条件:高温、低温、潮湿、腐蚀性气体、粉尘、振动等恶劣环境会加速老化,应考虑缩短检定周期。
- 重要性:对产品质量、工艺稳定性、设备寿命或安全性影响越大,周期越短。
- 使用频率与负荷:高频率、持续运行或波动大的压力表比间歇使用者更易出现漂移或磨损,应缩短周期。
- 测量介质性质:腐蚀性、易结晶、粘度高等容易损坏导压管、膜片或传感元件的介质,需要缩短周期并加强日常维护。
- 制造商建议:说明书或技术资料中的推荐周期,是重要参考依据。
- 历史校验数据:结合往次校验记录的稳定性与漂移趋势,科学调整后续周期。若历史数据表明性能稳定,可适度延长;反之则缩短
VSport。
- 相关标准与规范:行业标准、ISO 9001/14001/45001 等对监视测量设备有控制要求,需遵循。
- 企业内部规程:应建立计量器具管理程序,明确强检与非强检的界定、周期确定依据、流程、责任部门及记录要求。
常见的一般性参考建议(非强检)
- 关键工艺点:6个月至1年
- 一般工艺监控点:1年至2年
- 辅助指示、非关键设备:2年或更长,但需有充分依据与记录
- 实验室用精密压力表:通常1年
重要注意事项
- 首次使用:新购压力表虽然出厂合格,仍建议投入使用前进行首次检定/校准,以确认性能并建立基准。
- 维修或调整后:若进行维修或发现存在明显误差,应重新检定/校准后再投入使用。
- 怀疑或损坏:如对准确性存疑、指示异常或发现损坏,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送检或维修。
- 建立制度:制定《计量器具管理制度》或《压力表校验规程》,明确强检与非强检的界定、后者的周期确定依据、流程、责任部门与记录。
- 定期评估:检定周期不是固定不变的,应每年结合使用情况与历史数据进行评估与调整。